充分发掘学生潜能 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相信学生、依靠学生
社科艺术系 王燕子
我在2011年9月加入信院这个大家庭,从12年3月我接手郑世颖老师的10文法班成为一名班主任,至今不过一个年头。与在座各位领导和班主任相比,我无疑在经验和技巧方面是十分欠缺的。10文法班是我班主任生涯的开始,在与32名同学朝夕相处的短短两个学期里,我收获很多,成长了,也渐渐成熟,我也从一开始的惶恐到树立起信心,逐渐摸索出自己的管理方法。今天,借着这个宝贵的机会,我愿把自己做班主任这一年来的心得和体会向各位领导和同事们做个汇报,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我的题目是充分发掘学生潜能、 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相信学生、依靠学生。
“潜能”这个词我相信各位老师都很熟悉,简单说来就是一个人在身体和心理方面存在的发展的可能性。“上天”赐予了学生们特长和特点,我们能否拂去他们表面的尘土,让他们展现出耀眼的光芒,是对老师的一种挑战。我做班主任的一大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
之所以把“发掘潜能”作为我工作的主题,是因为班级的现实需要,要求我必须发掘学生潜能。那么需要在哪里呢?就是“未知”。一方面,刚接手10文法班的我通过前期的调查以及前任郑世颖老师留下的资料对学生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也仅限于对学生家庭情况和个人情况的了解。至于每个同学是什么性格,有什么爱好、特长完全没有概念;表面上看起来,我这个班主任有些先天不足,但这“未知”也不全是坏事。因为我的不了解,让我没有思维定势和情感定势,每个学生在我眼中都是全新的,是白纸一张。我曾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我知道我并不了解你们,但这对于大家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不知道大家以前的表现,希望你们可以展现给我一个全新的面貌”。大家知道,高职学生有很多在初高中期间调皮捣蛋,不受老师青睐,老师对他们有坏印象,他们对老师有抵触情绪,但当我话一出口,一些同学的眼睛就闪出了光芒,我意识到我的态度给了我们双方一个新的开始。大家会带着改变自己的希望开始新的学期。另一方面,学生们也不了解我,当时我才入职一个学期,而学生们已经在学校度过了一年半的时间,比我资历还老呢,我对他们来说是新鲜的,同学们虽然可以从别的班级和学校文艺活动中了解一些,但是“未知”让学生对我又好奇又敬畏。
此外,接手前我向前任班主任和贾主任了解到,班里的每位同学都个性鲜明,但总体可以分为突出的和平凡的两个族群。一边是在文体方面突出的精英们,如写得一手好字的肖庆宝、长于歌唱的学生会干部张玉乔、张汝杰,“长腿善跑”的李旭峰、边菲;一边是暂时没发现啥特长的同学们。在我看来,文体精英缺少舞台和展现的机会或者有机会不去把握,每次活动都是被老师或学生干部叫着被动参加;平凡的孩子们则是不了解、不认同自己的潜力;因此,我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找出他们的潜能并激发出来。
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达成任务呢?要知道,虽然学生们已经在学校待了一年半,他们在心理上并未完全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凡事依靠老师和家长,年龄成人,心理还未成人,亟待成熟。这表现在自律性差、上进心不强、容易受社会坏习气影响。第一阶段我采取的措施就是:充分动员。在新学期的第一课,我的班主任“首秀”就提出了“什么是大学?什么是大学生?我要过怎样的大学生活?”三个问题。这既是问学生,又是问我自己——我要塑造一个怎样的班级。在班会上,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说大学就是学习的地方,上完大学就要工作;有的说大学生活应该很丰富,有很多时间吃喝玩乐。这些我都同意,可是这些都不是大学的全部。我对同学们说“大学是主要依靠学生自学的地方,老师只是解惑答疑、指出道路,学生的自主性十分重要,上大学要知道自己是谁、要成为谁、要如何努力才能实现目标”。同学们听后若有所思,继而积极发言,大家一起树立了目标、制定了计划并且在课后写下了自己的目标以及对未来的规划,我们还成立了督导小组,学生之间相互督促为目标而奋斗。
在这一阶段,依旧是以班主任为主导,因为大家还是习惯于依赖老师,听从指示行事,可是要想发掘并激发大家的潜能,仅仅动员是不够的。我要通过班级活动让学生渐渐自主、弱化班主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学生上学就是为了发展自己。
第二阶段是走近学生融入集体,与学生共同完成班级活动。班主任是为学生服务的,与学生加强联系、融于学生集体对班级管理是大有裨益的。况且发掘潜能要以了解学生为前提,因此刚开始的时候,我每天都要去班级两次,上课前下课后都不自觉的到教室看看,还经常到公寓里去嘘寒问暖、与学生们谈心,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逐步熟悉每位学生的性格和爱好,另一方面根据学院团学活动安排,以主题教育活动为主线组织本班活动,身体力行地与学生们共同完成班级活动。在学院组织的“实施文明成才工程·培养高端技能人才”主题教育活动中,我班开展了三大项、六小项活动,其中宿舍文化建设、教室美化、系列班会我都是全程参与,出谋划策,全面提供支持。例如,在筹备教室美化时,我和班长、团支书一起上网查找图片、手工材料,班委会集体讨论定下“成长之树”、“我们的约定”、和“这是我们的家”三大主题,大家一起动手制作“爱的小手”挂满了成长之树,裁剪出山东各市彩图拼出我们的家。每当学生有比赛的时候,我总会到场和班里同学们一起加油助威;课余时间,我发挥自己的特长,指导学生唱歌,让大家知道我也是音乐爱好者;晚自习到班里查看时,我还发挥专业特长,抽时间给同学们辅导英语。
看着同学们一张张开心的笑脸,我明白我的积极参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成为了这个班级的一份子。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是增进师生感情,二是提高活动成功率,避免学生们一开始自己就做容易失败,有挫败感,不愿再去尝试。
我在上任伊始发现我们班的量化成绩不好,经常倒数一二名,但是没有经验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还好有贾主任的指导和各位同事的帮助,我才开始明白,也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以男生宿舍为例,一开始我对男生208公寓的印象就是脏乱差,寝室成员总是懒得整内务、又安于现状,为了给大家营造一个舒适干净的住宿环境,我以系里宿舍文化建设活动为契机,积极动员,逐个做思想工作,亲自到宿舍为他们打扫卫生,帮忙布置美化,208的同学们看到老师都动手了也不好意思不打扫了,在之后排好了值日表,由我和舍长监督执行,在之后的宿舍文化评比当中,208宿舍获得了系一等奖,其他三个宿舍也都榜上有名。除了亲身示范,我还有自己的一种沟通方式,就是在每次进宿舍检查时给学生留下一张小纸条,写清宿舍卫生的优点和不足,就每个床铺量化的各项指标打出自己的分数,还会留下鼓励加油的话。这样,同学们回到宿舍就会看到我的爱心督查小纸条,整改也有了明确的方向。在这之后,我班量化时常名列前茅。
在这些师生同乐的活动中,我认识到了同学们的潜能所在,也收获了同学们的友谊和支持,他们也从我的参与中学到了如何成功组织及实施班级活动,做到了双赢。
眼看努力有了回报,我立即开展了第三阶段的活动。其实经历了上一阶段的认识自我、发现潜能,相信学生、让学生放手去做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经过一个多月的了解,我对大家的能力、大家对我的管理方式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运动会的队列表演项目上我决定要松开我的手,让他们开发自己的潜能,相信自己通过努力是可以成功的。运动会筹备伊始,我在班级会议上强调了此次运动会的重要性,当时已是大二,那届运动会是大家三年中的最后一次机会,同学们因此也分外珍惜,认真准备,积极备战。我班与10艺术班组成方队,放学后利用休息时间认真排练。看着学生们自己想花样,自己练步伐、自己探军情、自己买服装,我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既然决定撒手不管,我能做的就是拍照和现场支持,4月的太阳已经有些微毒,可是同学们不怕日晒,苦练正步,翻新花样,终于在开幕式上一展10文法风采。
此外,在运动会的筹备活动中,我成了甩手掌柜,完全放权,只提供资金支持。班长团支书牵头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全班齐上阵,人人有任务。体育委员积极组织班里同学报名参加运动会各项比赛,运动员提前训练,保持竞技状态,后勤组提前准备好矿泉水、巧克力、运动员服装、文宣组早早开始征集运动会稿件并提前甄选。在之后的运动会上,运动员们在赛场上挥洒汗水,服务人员跑前跑后为健儿们做好后勤保障;负责文宣的同学笔耕不辍,及时送出本班稿件;观众及时到场,为选手们呐喊助威。在这项活动中,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且发挥了自己的才能,我这个班主任看到大家的成绩心里也乐开了花,最终10文法班以总分99分的好成绩取得了高职甲组团体总分第一名的荣誉。这次活动凝结着我们班全体同学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每位同学都从中感受到了拼搏的快乐和彼此的团结,在发挥学生潜能的同时班集体更加凝聚了。
这时的班主任看似没啥用处,其实作用很大。前期两个阶段的铺垫让学生们知道班主任是信任大家的,因此在这一阶段要多鼓励、少批评、全力支持、做好风险控制,时常听取班委汇报工作进展,多启发少回答。我班班委会在学期开始并不清楚自己的工作目标,不知道自己该不该搞活动,该搞什么活动,但在进入第三阶段以后,班长和团支书代表班委会主动请缨,成功地组织开展了学习雷锋主题踏青活动和看电影、读好书、学习雷锋精神系列活动。
我们的学生在入学伊始就是成年人了,作为班主任,我认为我们要做的就是启发、引导、发掘并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自己走自己的路,了解自己,相信自己,发挥自主性。我们班主任要信任我们的学生,试着依靠他们,因为他人的信任是最可宝贵的,老师的依靠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最喜欢的教育格言。11年9月我来到了信院,逐渐完成了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老师再到班主任的转变。一年的时间不长,我努力了,也收获了学生们的信任和爱戴以及班级管理的荣誉,我看着他们一步步成长,走向成熟。我愿意用我的爱心和耐心投入到每一次的班主任工作中去,发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相信他们、依靠他们。